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的扩大、交通体系的兴建、新型建筑的建设,安防监控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很多事情发生后,总是需要通过监控记录来说明问题,而且也常常能震慑罪犯把违法犯罪消除于萌芽。
因此,安防监控系统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必要性愈加突出,而安防监控系统材料设备安装的合理可靠也成为了保障其系统功能正常发挥作用的首要条件。
一、配线的技术要求
安防监控系统配线不但要满足相关数据指标的要求,还要在线路布设时布局合理、安全可靠、牢固整齐。其技术要求如下:
1、使用导线其额定电压应大于线路的工作电压,导线的绝缘应符合线路的安装方式和敷设的环境条件,导线的横截面积应能满足供电和机械强度的要求。
2、配线时应尽量避免导线有接头。除非用接头不可的,其接头必须采用压接或焊接,导线连接和分支处不应受机械力的作用。穿在管内的导线,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接头,必要时尽可能将接头接在接线盒内接线柱上。
3、配线在建筑物内的安装要保持水平或垂直。配线应加套管保护(PVC管或镀锌钢管,按室内配管的技术要求选配),天花板走线可用金属软管,需固定得稳妥美观。
4、信号线不能与大功率电力线平行,更不能穿在同一管内。如因环境所限,要平行走线,两线之间要远离50cm以上。
5、报警控制箱的交流电源应单独走线,不能与信号线和低压直流电源线穿在同一管内,交流电源线的安装应符合电气安装标准。
6、报警控制箱到天花板的走线,需加套管埋入墙内或用镀锌钢管加以保护,以提高系统的抗破坏性能。
二、配管的技术要求
1、线管配线有明配和暗配两种:明配管要求横平竖直、整齐美观;暗配管要求管路短,畅通、弯头少。
2、按设计图选择管材种类和规格,如无具体要求时,可按线管内所穿导线的总面积(连外皮),不超过管子内孔截面积的70%的限度进行选配。
3、为便于管子穿线和维修,在管路长度超过下列数值时,中间应加装接线盒或拉线盒,其位置应便于穿线:
a、管子长度每超过40米,无弯曲时;b、长度每超过25米,有一弯时;c、长度每超过15米,有两个弯时;d、长度每超过10米,有三个弯时。
4、线管的固定:线管在转弯处或直线距离每隔1.5米应加以固定。
5、电缆线管的弯曲半径应符合所穿入电缆弯曲半径的规定(电缆性质、种类不同要求不同)。6、所用线管无砂眼、裂缝和较大变形且管内壁光滑无毛刺避免线缆损伤。
6、线管的连接采用管接头压接或顶接。
7、竖直敷设的线管,按穿入导线截面的大小,在每隔10米处,增加一个固定穿线的接线盒(拉线盒),用绝缘线夹将导线固定在盒内。导线越粗,固定点之间的距离越短。
8、在不进入盒(箱)内的垂直管口,穿入导线后,应将管口作密封处理。
9、接线盒或拉线盒的固定应不少于三个螺丝,接线盒或拉线盒应加盖封闭,线管的分支处应加设分线盒便于检查和操作。
三、基于网络传输监控系统安装重点
现今监控系统因网络技术的深入应用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基于企业局域网、远程互联网、无线网络以及卫星传送技术的监控系统,让人类真正拥有了千里眼和顺风耳。作为传输介质的网络其技术可行性和安全可靠性是监控管理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妥善的基础传输网络的安装是实现系统功能的必要条件。
1、远程网络监控系统结构
监控从点对点到成系统音视频矩阵的应用,再到局域网而后广域网,监控系统克服了各个发展环节的技术难点,而这些环节(如上图所示)就是保证系统功能实现的重点:
a、保证现场监控设备材料准确安装,网络摄像机地址设置准确
b、监控系统线缆铺设连接准确并保护完善(如遇到电梯监控安装时,电梯随行缆要尤为注意:捆扎固定完好紧固、每个转弯和活动部位要预留足够的长度)
c、现场设备、控制箱、机房设备供电准确稳定,有条件的应设置双路供电
d、监控设备箱、监控机房设备安装调试完毕
e、监控主机通过交换机、路由器与通讯网络连接调试完毕
f、使用无线通讯的已完成AP点的调测形成完善的无线通讯网络
g、针对于无人值守的远端监控信号采集,宜采用动态IP绑定技术,降低费用,通过ADSLMODEM虚拟拨号上网,网络带宽应保证在512k以上。
2、远程网络监控系统安装
① 监控系统设备连接各设备的作用如下:
a、ADSLMODEM将局域网通过电话线连接到Internet。b、宽带路由器对ADSLMODEM进行虚拟拨号,得到一个公网地址;将局域网对外的某些端口映射到网络摄像机或其他提供服务的PC端口上。c、交换机连接局域网内的终端(PC、网络摄像机等)、服务器组建成局域网。d、集线器在网络摄像机与交换机的连线(超五类双绞线)超长时,起到加强信号的作用。
② 监控系统运行与管理
企业局域网内部电脑和远程电脑用户,经管理员授权都可以通过监控系统的客户端软件或IE浏览器监控现场的情况。用户能够通过网络自由同步操控镜头缩放和云台转动,对任一监控点的场景进行动态报警设置和实时录像,随时查阅服务器上的已有录像信息等。弱电安防监控管理系统应实行用户分级管理制度,不同级别用户分派不同的操作权限,减少非授权操作和误操作带来的损失,保证系统安全性。